2008-07-31

自述

  我的個性中有一種破壞性格,總喜歡摧毀別人看來美好的事物,若這物品是我可以掌控的,總在一段時間過後,會想將它刪除丟棄。
  矛盾的是我又喜歡保留舊物品,特別是別人贈送我的禮物。到現在,我還保有前女友贈送的玩偶、幸運車票卡和手帕。甚至我還保留了生命中第一本書,那是阿姨送我的童話故事書。對於物品的珍惜和收藏,對照我輕易丟棄的舉動,實在矛盾。
  可能是我不願意面對真相的駝鳥心態,總在經歷一段挫折後,會想將所有和這件事有關聯的物品丟棄或者送人。尤其在更換工作時,我會將所有和之前工作有關的書籍或資料送給圖書館或者賣給舊書攤。好像讓這些東西遠離我的視線,就能避免想起之前的失敗。
  當那一天,身分證明或者臉皮都可以自由更換的時候,我也可能會想改變自己。甚至如果生命可以和別人交換,我大概會毫不考慮吧?這似乎說明了我的做事風格:不願意面對失敗,一心只想換別條路,連同一件事重新來過都不會考慮。
  這也造就了我活到現在,生命就像陀螺一樣到處轉。

寫給某人的信

 說真的,朋友就是這樣,又或網路上的朋友就是這樣。 我們不是朝夕相處,頂多藉著網路上的訊息彼此分享、了解對方的近況。 因此,有些事情別人不在現場,就會猜想: 你今天的心情怎麼了?遇到什麼樣的狀況了?為什麼發生?而後來又怎樣了呢?
 有時候我們可以容忍一些路人亂入,畢竟他只是偶然出現的隕石,對自己的生活 運轉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若是朋友突然亂入,就會像彗星撞行星,不是鬧得行星 七葷八素,就是弄得彗星四分五裂。因為他們就像彗星遠遠地看到你突然抖一下 ,很高興或湊熱鬧地跑來關心,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件好人好事(樂事?)。但對 行星來說,我只是臭氧層破了洞,你沒事學女媧補天做什麼(/‵Д′)/~ ╧╧
 人生就是如此,我們有時候渴望將內心話說給願意聽且能聽的人;有時候希望將 內心話埋藏在心底,就算有人知道也不要戳破。只可惜,實際上亂入的人出現機 率永遠大於對的人。

送死迎生 三月二日

 或許是年紀大了,也或許是開刀之後的心境轉變,每當這種場合,我的內心就會有許多感慨。   今天到桃園殯儀館出席堂嫂的告別式,堂哥和堂嫂共生下三位小孩,兩女一男,最大的不過國三左右。看到姪子女們哭成一團淚人兒,心底也十分不捨。
 想起去年八月我從台大家醫病房檢驗後,九月時曾經和三房的堂哥到他家作客。那時堂嫂看起來雖然面容憔悴,但是說話還是相當有元氣。沒想到事隔半年,就這樣結束人生旅程。
 去年在我進入開刀房之前,我的心情並沒有太多起伏,因為強作沒事一向是我的風格。其實在第一次聽到醫生對我說可能是癌症,我出了醫院大門重重地嘆了口氣,心底想: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結束?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後來的檢驗呈現兩極化的判定。所以我就想開了會痛,不開可能會死,那就拼拼看吧!
 可惜,今日往殯儀館的路上,我媽說堂嫂早就發現自己可能有乳癌,但是一直忍著不就醫。等到我堂哥押著她去醫院,已經來不及了。聽說去年她的情況是屬於末期擴散的狀態,時常吐了一身,但是妯娌們要幫她擦拭身體時,她卻直嚷痛!於是她就在上月留下堂哥和侄子女們,離開人世。
 在我躺在病床上的日子,也曾經想過:若是我就這樣離開,會有什麼遺憾?除了人生三達德這種偉大的事情,我想唯一遺憾的就是,不對,這樣想的話,我會有很多遺憾。遺憾我當初沒鼓起勇氣對暗戀情人告白;遺憾我沒有堅持之前的工作,遺憾我沒有照顧家人......不過令人諷刺的是等我痊癒之後,我還是回到原本的生活習慣中。

溝通與真相

  我一向把看到所謂的真相當作是一種虛擬的互動。如果沒有看到對方的照片,會不會影響到彼此的互動呢?我認為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人與人最好的溝通方式是看對方的五官對話,其次是聽見聲音,最差則是只見到文字。
  這裡的好壞差異並非等同美醜,而是一種訊息溝通與接受程度的差異。當對話的雙方能看見彼此的眼神、嘴型、手勢與姿態,在這場對話中,等同多了些許註解,這是能增加彼此的認識。當雙方對話只能聽見聲音,此時就只能透過聲音的抑揚頓挫來增加互動效果。最差的就是文字的接觸。姑且不論許多人的文句修飾與表達能力尚待加強,閱讀文字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讀者的自我對話,極容易形成自我催眠的效果。簡言之,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正好可以形容這番情境。 
  那麼看見對方的照片,又對文字的交換有什麼樣的幫助呢?的確,一位優秀的作者應該能夠使用文字傳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但是現在有太多在文句表達與接受上無能為力的人,對他們來說看著照片可以增加更多的想像空間。只不過,缺點是會更容易陷入自我催眠的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