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09-03

英雄也要過日子

剛才看完了硫磺島的英雄們,心底有些感觸。

  [硫磺島的英雄們]這部電影中探討很多事情,你可能會覺得為何一部戰爭片和徵友怎會有關係?當然我不是指在網路上徵友好像在戰場上敵我對峙,兩軍容易有死傷,雖然有些狀況真的很相似。硫片的情節中有三位英雄,每個人都有自己的故事,他們因為偶然的機會豎立了國旗,被記者拍照成為全美舉國注目的焦點。在他們被邀請回國參加巡迴募款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有關人性交錯、煎熬、選擇的事。最後,鎂光燈熄滅,各自回到家鄉過著屬於自己的平淡生活。

  這就像是網路徵友,當我們在這裡主動徵求或回應時,等同於向不知名的對象述說著自己的故事,希望能獲得迴響。偶有機會獲得對方的回應,進而離開電腦螢幕,彼此約會的過程就如同鎂光燈下受人注目的英雄故事。在此時,對方在你的眼中就像是完美無缺的英雄,值得你付出一切。

  電影中的印地安人主角曾想對大眾說出事實真相,卻受到勸阻。因為大眾是不能容許英雄故事發生一點小差錯。畢竟搓破大家的幻想,就會引來不斷的質疑和謾罵。可是再偉大的新聞都有走入歷史的一天,當鎂光燈轉移焦點,人們會忘記英雄的模樣。這就如同男女交友,約會數次之後,總是會回到真實的生活中。我們不可能每天都在吟詩看花,活在浪漫的情節中。早一點讓彼此進入自己的真實生活,就能早一點了解對方是否真的合適。

  選擇或被選擇是命運,決定如何面對真相是機會。機會決定了命運的走向。你想要尋找何種對象,決定你會度過怎樣的日子,即便那段日子可能只是短短的幾個月,甚至是匆匆數日。

2008-08-06

活下去不需要勇氣

  活下去是不需要理由的!就在當下,一分一秒度過的同時,你正活著。死亡並不值得恐懼;值得恐懼的是對於生命的浪費。與其祈求亡者的世界 有多麼美好,何不對於生者的世界多加珍惜?面對這樣多的朋友、家人關心你,現在的你不孤單,還有許多人陪伴。
  你一定讀過袁枚的祭妹文。自古以來只曾聽聞生者對亡者的思念,卻未曾聽聞亡者對生者的回應。即使有輪迴,即便有來世,那也是另一次與你現在全然無關的生命體驗。
  生命對每個人來說都是不可重來且獨特的經驗。就因如此,每一次與我們產生關聯的人、事、物,你不會知道是否會在來世再度遇見。或許你會想:如果跳脫這次的生命歷程,來世可能不會再度發生同樣令你難過的事情。但妳可曾想過若是同樣的事情又在來世重複經歷一次呢?那豈不是白白浪費這次的生命!
  當你遇到傷害你的人、事、物,可以選擇離開、逃避、反擊、對抗,人是動物可以選擇自己想要面對的棲息地。沒有什麼人是不可抵抗,也沒有什麼事情是不可反擊。印度哲人甘地說過:「心若改變,態度就會改變; 態度改變,習慣就改變; 習慣改變, 人生就會改變。」在這個世界上,你必須成為你希望看到的改變,前提是你得自己開始!

2008-07-31

自述

  我的個性中有一種破壞性格,總喜歡摧毀別人看來美好的事物,若這物品是我可以掌控的,總在一段時間過後,會想將它刪除丟棄。
  矛盾的是我又喜歡保留舊物品,特別是別人贈送我的禮物。到現在,我還保有前女友贈送的玩偶、幸運車票卡和手帕。甚至我還保留了生命中第一本書,那是阿姨送我的童話故事書。對於物品的珍惜和收藏,對照我輕易丟棄的舉動,實在矛盾。
  可能是我不願意面對真相的駝鳥心態,總在經歷一段挫折後,會想將所有和這件事有關聯的物品丟棄或者送人。尤其在更換工作時,我會將所有和之前工作有關的書籍或資料送給圖書館或者賣給舊書攤。好像讓這些東西遠離我的視線,就能避免想起之前的失敗。
  當那一天,身分證明或者臉皮都可以自由更換的時候,我也可能會想改變自己。甚至如果生命可以和別人交換,我大概會毫不考慮吧?這似乎說明了我的做事風格:不願意面對失敗,一心只想換別條路,連同一件事重新來過都不會考慮。
  這也造就了我活到現在,生命就像陀螺一樣到處轉。

寫給某人的信

 說真的,朋友就是這樣,又或網路上的朋友就是這樣。 我們不是朝夕相處,頂多藉著網路上的訊息彼此分享、了解對方的近況。 因此,有些事情別人不在現場,就會猜想: 你今天的心情怎麼了?遇到什麼樣的狀況了?為什麼發生?而後來又怎樣了呢?
 有時候我們可以容忍一些路人亂入,畢竟他只是偶然出現的隕石,對自己的生活 運轉不會有太大的影響。若是朋友突然亂入,就會像彗星撞行星,不是鬧得行星 七葷八素,就是弄得彗星四分五裂。因為他們就像彗星遠遠地看到你突然抖一下 ,很高興或湊熱鬧地跑來關心,對他們來說這是一件好人好事(樂事?)。但對 行星來說,我只是臭氧層破了洞,你沒事學女媧補天做什麼(/‵Д′)/~ ╧╧
 人生就是如此,我們有時候渴望將內心話說給願意聽且能聽的人;有時候希望將 內心話埋藏在心底,就算有人知道也不要戳破。只可惜,實際上亂入的人出現機 率永遠大於對的人。

送死迎生 三月二日

 或許是年紀大了,也或許是開刀之後的心境轉變,每當這種場合,我的內心就會有許多感慨。   今天到桃園殯儀館出席堂嫂的告別式,堂哥和堂嫂共生下三位小孩,兩女一男,最大的不過國三左右。看到姪子女們哭成一團淚人兒,心底也十分不捨。
 想起去年八月我從台大家醫病房檢驗後,九月時曾經和三房的堂哥到他家作客。那時堂嫂看起來雖然面容憔悴,但是說話還是相當有元氣。沒想到事隔半年,就這樣結束人生旅程。
 去年在我進入開刀房之前,我的心情並沒有太多起伏,因為強作沒事一向是我的風格。其實在第一次聽到醫生對我說可能是癌症,我出了醫院大門重重地嘆了口氣,心底想:難道我的人生就這樣無聲無息地結束?令人感到矛盾的是後來的檢驗呈現兩極化的判定。所以我就想開了會痛,不開可能會死,那就拼拼看吧!
 可惜,今日往殯儀館的路上,我媽說堂嫂早就發現自己可能有乳癌,但是一直忍著不就醫。等到我堂哥押著她去醫院,已經來不及了。聽說去年她的情況是屬於末期擴散的狀態,時常吐了一身,但是妯娌們要幫她擦拭身體時,她卻直嚷痛!於是她就在上月留下堂哥和侄子女們,離開人世。
 在我躺在病床上的日子,也曾經想過:若是我就這樣離開,會有什麼遺憾?除了人生三達德這種偉大的事情,我想唯一遺憾的就是,不對,這樣想的話,我會有很多遺憾。遺憾我當初沒鼓起勇氣對暗戀情人告白;遺憾我沒有堅持之前的工作,遺憾我沒有照顧家人......不過令人諷刺的是等我痊癒之後,我還是回到原本的生活習慣中。

溝通與真相

  我一向把看到所謂的真相當作是一種虛擬的互動。如果沒有看到對方的照片,會不會影響到彼此的互動呢?我認為會有一定的影響。因為人與人最好的溝通方式是看對方的五官對話,其次是聽見聲音,最差則是只見到文字。
  這裡的好壞差異並非等同美醜,而是一種訊息溝通與接受程度的差異。當對話的雙方能看見彼此的眼神、嘴型、手勢與姿態,在這場對話中,等同多了些許註解,這是能增加彼此的認識。當雙方對話只能聽見聲音,此時就只能透過聲音的抑揚頓挫來增加互動效果。最差的就是文字的接觸。姑且不論許多人的文句修飾與表達能力尚待加強,閱讀文字在某種程度上等同於讀者的自我對話,極容易形成自我催眠的效果。簡言之,言者無意,聽者有心。正好可以形容這番情境。 
  那麼看見對方的照片,又對文字的交換有什麼樣的幫助呢?的確,一位優秀的作者應該能夠使用文字傳達自己的想法與感受,但是現在有太多在文句表達與接受上無能為力的人,對他們來說看著照片可以增加更多的想像空間。只不過,缺點是會更容易陷入自我催眠的狀態。

2008-04-18

愛情料理

  愛情的確有賞味期限。
  它就像一份料理,端賴你如何細心製作成為令人齒頰留香且懷念不已的美食。可惜的是,處理這份料理的廚師不只有妳,還有他,有時候又會多了他或她。一間餐廳是容納不了這麼多主廚,因此若是出現太多主廚,煮出失敗料理的可能性相當高。就因為大廚只能有一人,即使是雙人合作的料理,另一人必須成為配角,就像跳優美的華爾滋舞蹈,不能由兩人搶著主動的節拍。
  廚師展現一份美味的料理多半有其祕訣。有的講究火候,有的講究調味,有的精研刀工,有的擅長創意。愛情料理也是如此,它可以一成不變保有悠久的古早味,也可以展現令人驚艷的新鮮感。但是,這份料理的享用者就是廚師自己。
  若兩人的口味不一,往往成為你要加鹽,我偏愛淡,這時愛情料理肯定成為難以下嚥的糟粕,除非你倆的口味與眾不同。就因為這樣,當兩人決定怎樣動手下廚之前,事先完善的溝通是必要的。沒有人知道初次謀面的另一半會喜歡什麼口味,除非你開口問出。當然,有時候人總是會以為光看對方的外表長相、談吐嗜好就能判斷他熱愛的味道,其實這不盡然。況且,料理完成之後,享用時所展現的用餐禮儀也可能讓愛情料理完全失去原本的滋味。這不是說張肘據桌的用餐姿勢必然不雅,全看你們所創造出來的料理是何種而論。
  不過,有時候美食當前,人們往往會忘記一切熱情的享用。等到吃飽喝足,才發現原來對方是如此這般。這或許會加深印象,也可能破壞一切。但這就是愛情料理的神秘與偉大!

婚前婚後

  話說,很多男女在婚前都希望能夠與另一半好好相處。我聽過或看過的例子有很多卻是在婚後抱怨對方整天宅在家。其實這不能怪對方,只能怪你自己沒有調整心態,將原本的優點看成缺點。這樣的人在婚前多半希望能夠和另一半平平靜靜的度過生活,很怕對方會不安於室,其中更有些人希望能夠和另一半朝夕相處。為何在婚後,同樣的生活模式卻成了乏味單調令人想逃呢?
  舉例來說吧,結婚就像買東西一樣,更適合的例子是買房子。因為其他物品或服務鮮少會長期與你陪伴,只有買房子會讓你有實際的感覺(請勿提保險理財,沒有人會整天拿保單或存摺與他相處吧?!)大多數的人在第一次買房子之前,多少會設定一些心目中理想的條件,透過衡量自己與理想之間的差距,尋找適合自己或家人的房子。這樣的過程你說像不像是結婚之前的男女交往呢?買了房子之後,有些人會遇到這間房子設計或施工不良的情況,有些人會遇到惡鄰居,有些人會因為外在環境改變而想拋售;有些人會發現原來這間房子不是最理想,當然也是有人會從此之後愛上這間房子,一輩子都住在這裡。
  會嫌惡另一半的人如同嫌惡房子的人一樣,多少因為在買房子之前有太多不切實際的想像。他們幻想對方會永遠像婚前一樣年輕貌美、活潑動人、溫柔婉約,卻沒注意到人遠比房子還要善變。房子會因為時間而老化陳舊,會因為空間變化而失去原有品質,而人還會因為情緒喜惡影響彼此互動。
  不過,有更多的情形是對方根本沒有改變,而你覺得他變了!這又是為何呢?說句有禪機的話:不是他變,而是你變了。有些人希望找到對方是溫文儒雅喜歡看書的白面書生,卻沒想到婚後,他一樣溫文儒雅卻永遠呆在家中看書;有些人期盼遇到對方是性感奔放的美麗女神,卻沒想到婚後,她一樣性感奔放卻令你沒有安全感。人就是如此,結婚之前所喜歡的優點,不一定符合結婚後你想要的生活方式。至於解決之道,只有自己提醒自己當初為何會愛上對方。有太多的人愛與恨的原因幾乎一樣,差別只是觀看的角度不同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