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2-05

曲突徙薪與亡羊補牢;先見之明與馬後炮。

這次復興航空在基隆河的空難事件,不意外地引發許多媒體與網友對於這件事情的議論紛紛。這種議論在台灣社會並不少見,每次重大事件之後,總是發生同樣的情況。

到底什麼樣的議論是先見之明?什麼樣的評論算是馬後炮?
簡單來說,這次空難事件之前,在台北市長柯文哲上任後,視察消防局的行程中,曾經提出要推演最嚴重的災難,例如飛機撞一零一大樓,當時一堆新聞媒體與網友對柯文哲的想法不是以嬉鬧的態度批評柯市長天馬行空,就是認為他只是故意刁難消防局長。柯文哲對消防局提出的要求就是明確的先見之明。

反之,這次空難發生後,幾乎所有新聞媒體都在討論松山機場是否應該遷建?這就是馬後炮的最佳範例。

曲突徙薪與先見之明可算是同義語,都是意指能在事件發生之前,判斷改善事件的關鍵因素。但是亡羊補牢與馬後炮卻有很大的不同,亡羊補牢是事故發生後,能夠改善改正事件。馬後炮卻是看見或知道事故的原因,卻只會批評,無法提出正確的意見,或者自以為提出的意見就是正確。

每個人都想當一個具有先見之明的人,不想被當成只會放馬後砲之徒。可惜,現實是會放馬後炮的人遠比具有先見之明的人來得威風!不信,翻翻歷史書吧!